USPTO商标代理处罚决定书揭示跨境商标申请中的15大合规雷区及36个警示案例

目录:
简介:

本文件详细记录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Francis Huisuk Koh律师的纪律处分决定,揭示了跨境商标代理中的关键合规要点。文档显示:
2019年8月生效的美国律师代理规则要求外国商标申请人必须通过美国执业律师进行代理(详见文档P4)。被申请人在2019-2023年间作为28,000余件商标申请的代理律师,其中2020-2022年集中处理约15,000件申请(详见文档P16)。
USPTO认定被申请人存在未充分履行合理调查义务、对非律师助理监管不足等问题,违反了37 C.F.R. §11.18等多项职业行为准则(详见文档P6-7)。本案特别强调了商标申请中电子签名的严格规范:必须由指定签字人亲自输入签名元素,禁止他人代签(详见文档P9-10)。
处罚措施包括6个月执业资格暂停及12个月观察期,并需完成特定合规培训方可申请复职(详见文档P25-26)。文档还列举了2016-2024年间36个类似纪律处分案例(详见文档P15-16),为跨境商标代理提供了重要合规参考。
推荐理由:
本文件对跨境电商卖家具有重要警示价值:
1. 规避商标申请风险:揭示与中国服务商合作时可能面临的代理合规陷阱,帮助卖家选择合规代理机构
2. 理解USPTO审查重点: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商标申请中最易触雷的签名规范、使用声明等关键环节
3. 建立合规风控体系:为自营品牌卖家提供构建商标管理流程的负面清单,避免因代理失职导致商标无效
文档中披露的15,000件问题申请处理细节(详见文档P16)和36个同类处罚案例(详见文档P15-16),是跨境电商行业不可多得的一手合规研究资料。

跨境商标警示录:
中国服务商合作风险: 文档披露被申请人与深圳腾飞知识产权等16家中国服务商的合作模式(详见文档P15),这些服务商通过每单20-50美元的微薄利润驱动大规模申请,导致代理律师无法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该案例揭示了跨境电商卖家在选择中国商标服务商时需要警惕的规模化作业风险和材料真实性验证缺失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