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转型与产品研发的一点理解

brown and black floral box

亚马逊卖家转型

亚马逊卖家遭遇浩劫,最近终于有点消停的迹象,也可能是违规卖家干得差不多了,大家也都合规了,所以最近听说被关账号的消息已经比较稀少了。但这种政策未来应该会常态化,所以大家还是需要遵守亚马逊政策,踏实经营,长期而言,亚马逊的政策对于秉承做强而不是做大的卖家是有利的,坚持做亚马逊不会太差,没那么悲观。
最近亚马逊平台负面的消息还挺多,内卷清货推新品、物流持续涨价、库容受限、退货时间延长导致高退货率风险等等,诸多卖家选择另谋出路,其中主流声音是两种方向:

一、换平台:

1、独立站;
2、其他三方平台,热度最高的是沃尔玛等;

我个人认为转其他三方平台更容易,模式都差不多,但就身边人的经营情况来看,除了少部分品类,还是做铺货(含精铺)的在这些平台表现得更好,毕竟这些平台体量还小,精品难大有作为,如果是提前布局,不图短期爆发,则另当别论。独立站早期投入很高,经营思想和布局完全不一样,可经营的品类整体而言也更狭窄,更加需要慎重。
毕竟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就和新手入局亚马逊一样,看到的机会往往超过看到的风险;另外大家都这么想转到这些渠道,集中涌入,就和这两年很多新卖家集中涌入亚马逊一样,势必又会产生很多以前未曾发生的问题。

三方平台靠一个(组)产品可以取胜,独立站则需一堆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产品方可取胜。

二、搞研发:

1、与厂家整合;
与代工厂或低技术含量的工厂整合需慎重,未来甚至可能是个负担;与有研发实力的工厂整合,这种更加靠谱,技术的积累是长期价值,但整合难度相对较高,毕竟价值的评估难度摆在那里。
另外,卖家与供应商合作很多年,可能关系也比较好,这是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合伙人≠投资人,角色直接代入有风险,如果要整合,需要明确每种角色的真正含义,并以此为基础,风险才会最小,毕竟角色不一样,剧情不一样。

2、自建研发体系
要迈出这一步,就要做出长征的准备。

产品研发

说到研发,很多人热血沸腾,要做计划的时候,两眼一抹黑,最后只憋出两个字“开模”,我也想过做研发,但确实不清晰,以前尝试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找几个工程师过来,寄望工程师团队就能把研发整起来,但效果并不好。

在这里我很模糊,卡了很久,相信大家在迈出第一步也很难,所以我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并且定义,否则我的策略便是模糊的,我进行了如下定义和分类:

1、技术导向:
相关技术有巨大发展空间,有明确技术参数目标,参数越高越好,只要有突破,用户便愿付费购买,低参数产品会逐步被替代;
比如:电动汽车的续航;手机的充电速度;护肤品的防晒指数;体脂血脂的测量精度……

2、应用导向:
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没有明确技术参数目标,即使有突破,用户也不会为之买单,低参数产品不会被替代;
比如:装东西的收纳箱;天天上下班的包包;不锈钢产品;弹力袜的松紧程度……

我做的是不带电的家居产品,代入以后,显而易见,我需要走的是应用导向,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如果按照这种区分,技术导向的需求和目标是清晰的,应用导向的需求非常模糊,我要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但我要如何用这些技术?本质上还是需求的问题,我发现,我一点都不懂需求,深挖需求还是第一位的:

现阶段,其实我需要的不是研发,仍然是对需求的理解!

现在的亚马逊主流产品开发方式的核心是这样:找出竞品,看看市场容量多大,看有没有利润空间,然后分析好评,优点留下来,分析差评,有问题改掉,得出一个新产品,当然还有诸如上线时间、竞争对手能力、资金需求等等考量。
这种方法简单省事,但,大部分卖家已经掌握,并且这种方法本身很容易让自己坠入到竞品的框架囚笼之中。
我需要构建其他的分析模型。
需求是什么?根据场景而定,场景是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做了什么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这里抽象出了三个核心概念:
1、用户;
2、空间及干扰元素(也可能重点是作用物);
3、行为;
所有的点指向核心点用什么(产品);

不同品类,对这三大板块的侧重点不一样,研究方向也都不一样,大家都强调用户,比如一个垃圾袋,用户的定位其实不需要那么清晰,如果一上来就搞用户画像,那就坠入了固定思维的危险圈了。

经过这种梳理,我对研发策略的定位已经清楚了:我需要的是一群深度研究用户需求的人,不仅仅只是摆弄竞品,然后工程师主要的职责在于需求定义清晰后,如何整合好现有技术,把产品体验做到最好。

自己的一点理解,只是模糊的思路,现在仍在摸索,希望能在如此焦灼的亚马逊竞争环境中与大家一起熬到春天的到来。

原文链接:https://www.amazon888.com/blog/206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